【成語意思】:拆東補西:拆掉東邊的墻,以修補西邊的墻。比喻臨時勉強應付,或為了應急而犧牲某一方面來彌補另一方面。
【成語來源】: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徙魚》:“小家厚斂四壁立,拆東補西裳作帶。”
【成語拼音】:chāi dōng bǔ xī
【成語聲母】:CDBX
【成語年代】:宋代成語
【用法分析】:拆東補西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常帶有貶義。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貶義成語,通常指應急措施,非根本解決方案。
【拆東補西的近義詞】:拆東墻補西墻、臨時抱佛腳
【拆東補西的反義詞】:一勞永逸、根本解決
【成語例子】:公司因為資金鏈緊張,不得不采取拆東補西的方式,用一個項目的資金去填補另一個項目的空缺。
【成語接龍】:
拆東補西 → 西裝革履 → 履薄臨深 → 深惡痛恨 → 恨五罵六 → 六通四達 → 達官要人 → 人面獸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云駕霧 → 霧慘云愁 → 愁云慘霧 → 霧閣云窗 → 窗明幾凈 → 凈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