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拍案而起:一拍桌子猛然站起,形容十分震怒或非常憤慨。
【成語來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成語拼音】:pāi àn ér qǐ
【成語聲母】:PAEQ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拍案而起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常形容憤怒或激動的情緒。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主要用于表達憤怒或不屈服的情感。
【拍案而起的近義詞】:義憤填膺、忿然作色
【拍案而起的反義詞】:悠然自得、泰然處之
【成語例子】: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
【成語接龍】:
拍案而起 → 起早摸黑 → 黑天白日 → 日高日上 → 上下其手 → 手疾眼快 → 快馬加鞭 → 鞭長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獸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云駕霧 → 霧慘云愁 → 愁云慘霧 → 霧閣云窗 → 窗明幾凈 → 凈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