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鞭打跑不快的馬、驢。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嚴格督促,勤奮不息。用作謙詞。
【成語來源】:明·張居正《纂修書成辭恩命疏》:“蓋五年于茲,而今始克就,鞭駑策蹇,寧靡寸勞。”
【成語拼音】:biān nú cè jiǎn
【成語聲母】:BNCJ
【成語年代】:明代成語
【用法分析】:鞭駑策蹇作謂語、定語;用于自謙的語境。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鞭駑策蹇的近義詞】:鞭策、勤奮不息、努力不懈
【鞭駑策蹇的反義詞】:自滿自足、懈怠
【成語例子】:在備戰高考的日子里,我鞭駑策蹇,不斷鞭策自己,不敢有絲毫懈怠。
【成語接龍】:
鞭駑策蹇 → 蹇之匪躬 → 躬體力行 → 行家里手 → 手疾眼快 → 快馬加鞭 → 鞭長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獸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云駕霧 → 霧慘云愁 → 愁云慘霧 → 霧閣云窗 → 窗明幾凈 → 凈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