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水可以承載船只,也可以使船傾覆。比喻事物具有雙面性,強調在平時要考慮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
【成語來源】:出自《荀子·王制》,原文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成語拼音】: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成語聲母】:SKZZYKFZ
【成語年代】:戰國時期成語
【用法分析】: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或警示,常見于書面語和演講中。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強調事物的兩面性,提醒人們注意潛在的風險。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近義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反義詞】:一帆風順
【成語例子】:作為統治者,必須時刻銘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以免失去民心。(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成語接龍】: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舟水之喻 → 喻之以理 → 理直氣壯 → 壯志凌云 → 云淡風輕 → 輕言細語 → 語重心長 → 長驅直入 → 入木三分 → 分道揚鑣 → 鑣不及馬 → 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