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鶉衣鷇食:指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成語來源】:明·沈榜《宛署雜記·養濟院》:“籍名收養,多至數千馀人,歲費當若干!又有舍飯,而鶉衣鷇食,扶攜顛連,號呼衢路者,猶然在也。”
【成語拼音】:chún yī kòu shí
【成語聲母】:CYKS
【成語年代】:明代成語
【用法分析】:鶉衣鷇食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貶義成語
【鶉衣鷇食的近義詞】: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窮困潦倒
【鶉衣鷇食的反義詞】:豐衣足食、衣食無憂
【成語例子】: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許多人都過著鶉衣鷇食的生活,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
【成語接龍】:
鶉衣鷇食 → 食不果腹 → 腹有詩書 → 書聲瑯瑯 → 瑯琊榜上 → 上下其手 → 手無寸鐵 → 鐵石心腸 → 腸斷心傷 → 傷天害理 → 理直氣壯 → 壯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