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蠢蠢欲動:形容人或事物表現(xiàn)出不安定、焦躁,有動作欲望的狀態(tài)。比喻敵人準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成語來源】: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
【成語拼音】:chǔn chǔn yù dòng
【成語聲母】:CCYD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蠢蠢欲動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形容準備隨時干某事,通常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構】: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含貶義成語
【蠢蠢欲動的近義詞】:躍躍欲試、伺機而動
【蠢蠢欲動的反義詞】:按兵不動
【成語例子】:敵人蠢蠢欲動,我軍早已做好萬全準備。(現(xiàn)代)
【成語接龍】:
蠢蠢欲動 → 動人心弦 → 弦歌之聲 → 聲色俱厲 → 厲兵秣馬 → 馬到成功 → 功成名就 → 就事論事 → 事半功倍 → 倍受矚目 → 目無全牛 → 牛鬼蛇神 → 神機妙算 → 算無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