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不言不語:指不說話,悶聲不響。
【成語來源】: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吳衙內鄰舟赴約》:“秀娥一心憶著吳衙內,坐在旁邊,不言不語,如醉如癡,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動一動。”
【成語拼音】:bù yán bù yǔ
【成語聲母】:BYBY
【成語年代】:明代成語
【用法分析】:不言不語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形容人沉默的狀態。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不言不語的近義詞】:一言不發、沉默寡言
【不言不語的反義詞】:多嘴多舌、喧鬧
【成語例子】:王中見母子說話沒縫,只得起來。不言不語,走到前廳,看見主人靈柩。(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2回)
【成語接龍】:
不言不語 → 語重心長 → 長篇大論 → 論功行賞 → 賞心悅目 → 目無全牛 → 牛頭馬面 → 面面俱到 → 到此為止 → 止于至善 → 善罷甘休 → 休戚相關 → 相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