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赤口白舌: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或指口舌之爭。
【成語來源】:唐·盧仝《月蝕》詩:“鳥為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蟲頭上卻吃月,不啄殺。”
【成語拼音】:chì kǒu bái shé
【成語聲母】:CKBS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赤口白舌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常用于形容人言辭惡劣或爭吵。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一般成語
【褒貶解析】:貶義成語
【赤口白舌的近義詞】:赤口毒舌、口出惡言
【赤口白舌的反義詞】:言辭溫和、和顏悅色
【成語例子】:今日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罰那毒誓。(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成語接龍】:
赤口白舌 → 舌戰(zhàn)群儒 → 儒雅風(fēng)流 → 流芳百世 → 世外桃源 → 源遠流長 → 長驅(qū)直入 → 入木三分 → 分道揚鑣 → 鑣不及馬 → 馬到成功 →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