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意思】:不絕如縷: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似斷非斷,像一根細線連著。
【成語來源】:出自《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成語拼音】:bù jué rú lǚ
【成語聲母】:BJRL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用法分析】:不絕如縷作謂語、定語;用于形容聲音、書信、情緒等,常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褒貶解析】:中性成語
【不絕如縷的近義詞】: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不絕如縷的反義詞】: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成語例子】:音樂會上,演員的歌聲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宋·蘇軾《前赤壁賦》)
【成語接龍】:
不絕如縷 → 縷縷細語 → 語重心長 → 長篇大論 → 論功行賞 → 賞心悅目 → 目無全牛 → 牛鬼蛇神 → 神機妙算 → 算無遺策 → 策馬入林 → 林林總總 → 總而言之 → 之死靡它 → 它山之石 → 石破天驚 → 驚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