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盡心血的意思
“瀝盡心血”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ì jìn xīn xu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一個人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心血和努力,通常用于形容在工作、事業或文藝創作等方面的艱苦付出。
詳細解釋:
- 字面意思:成語中的“瀝”字意為“滴”,而“心血”則象征著一個人的心血和努力?!盀r盡心血”可以理解為將自己的心血一滴一滴地耗盡,形象地表達了極大的投入和犧牲。
-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那些在某項事業或創作中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人。例如,科學家、教師或藝術家在追求卓越時,常常會被形容為“瀝盡心血”。
- 成語出處:該成語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李長吉小傳》,其中提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表達了對心血付出的深刻感受。
- 近義詞:與“瀝盡心血”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嘔心瀝血”,同樣形容為某項事業或工作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
“瀝盡心血”不僅僅是對工作的描述,更是對一種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體現了人們在追求目標時的執著與努力。
心不在焉的意思
“心不在焉”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心思不在當前的事情上,思想不集中。這個成語出自《禮記·大學》,原文為:“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一個人的心思不在這里時,他就會看不見、聽不見,甚至吃東西也無法品嘗到其味道。
成語解析:
- 釋義:心思不在這里,形容思想不集中,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某事漫不經心或心神不屬的狀態。
- 出處:該成語的來源是《禮記·大學》,強調了修身養性的必要性,指出心思的集中是個人修養和學習的重要基礎。
-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含有貶義。例如:“他上課時總是心不在焉,聽不見老師講的內容?!?。
- 近義詞:漫不經心、心猿意馬、魂不守舍等。
- 反義詞: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等。
總之,“心不在焉”提醒人們在做事情時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嘔心瀝血 的意思
“嘔心瀝血”是一個成語,形容為了某項事業或創作而費盡心思,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嘔”:吐出;“瀝”:一滴一滴地流出,結合起來可以理解為“將心血都傾注出來”。
成語的來源
“嘔心瀝血”源自唐代詩人李賀的故事和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李賀自幼聰慧,七歲便能作詩。他在創作時非常用心,甚至常常讓書童隨身攜帶一個布袋,以便隨時記錄靈感。李賀的母親看到他如此辛苦,曾感慨道:“這個孩子要嘔出心才作罷呀!”這句話反映了他為創作所付出的艱辛。
韓愈在其詩作《歸彭城》中也提到:“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形象地表達了為寫作而傾盡心血的情感。后人將這兩者結合,形成了“嘔心瀝血”這一成語,用以形容在工作、創作等方面的極度用心和努力。
成語的釋義
- 基本釋義:比喻用盡心思,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付出的艱辛努力。
- 語法:可作謂語、定語、狀語,通常含有褒義。
使用示例
- 老師們為了我們的學習而嘔心瀝血。
- 這部小說是他嘔心瀝血的作品,深受讀者喜愛。
總之,“嘔心瀝血”不僅表達了對某項事業的執著和努力,也體現了創作過程中的艱辛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