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隅頑抗造句
“在面對強大的壓力時,他選擇負隅頑抗,誓言不屈服于任何困難。”
負隅頑抗的意思和造句
“負隅頑抗”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 fù yú wán kàng。其意思是指依靠險要的地勢或某種有利條件,頑固地進行抵抗,通常帶有貶義。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下》,原文為:“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這里的“負隅”意指依靠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而“頑抗”則表示頑固抵抗的態度。
造句示例
1. 在敵人圍攻的情況下,盡管形勢嚴峻,我們仍然選擇負隅頑抗,不輕易投降。
2. 面對強大的對手,匪徒們在山頂上負隅頑抗,試圖抵擋警方的進攻。
3. 盡管已經沒有退路,敵人仍然負隅頑抗,誓言不投降。
這些句子展示了“負隅頑抗”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強調了在困境中堅持抵抗的決心和態度。
負隅頑抗造句怎么造
負隅頑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憑借險要地勢,頑固抵抗。它的出處來自《孟子·盡心下》,形容在困境中依仗某種條件進行頑強的抵抗。以下是一些使用“負隅頑抗”的造句示例:
- 盡管敵人已經山窮水盡,但他們仍在負隅頑抗,試圖尋找反擊的機會。
- 在八路軍強大火力的攻擊下,負隅頑抗的敵人最終還是繳械投降了。
- 匪徒們逃到石頭寨,企圖負隅頑抗,然而最終還是被警方抓獲。
- 面對激烈的競爭,這家公司選擇了負隅頑抗,堅持自己的市場策略。
- 在這場戰爭中,敵軍雖然負隅頑抗,但最終還是無法阻擋我軍的進攻。
這些句子展示了“負隅頑抗”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強調了在絕境中頑強抵抗的態度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