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什么意思
“德高望重”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指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聲望很大。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和信任的人,尤其是年長者或社會權威。
成語解析
- 構成:成語由“德”(品德)和“望”(聲望)兩部分組成,強調道德品質與社會聲望的結合。
- 出處:該成語源自《晉書·簡文三子傳》,原文為“德隆望重”,后演變為“德高望重”。在歷史上,許多被稱頌的人物,如北宋的富弼,因其高尚的品德和顯赫的聲望而被稱為“德高望重”。
使用場合
“德高望重”常用于以下場合:
- 形容長輩或領導:例如,老師、校長、社會領袖等,通常被認為是德高望重的人,因其在道德和知識上的影響力。
- 褒義表達:該成語含有明顯的褒義,常用于贊美和尊敬的語境中。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年高德劭、眾望所歸等,均表示品德高尚和受到尊重的意思。
- 反義詞:無名鼠輩、德薄能鮮等,表示缺乏聲望和品德低下的人。
總之,“德高望重”不僅是對個人品德的認可,也是對其在社會中影響力的高度評價。
德高望重一般指什么人
“德高望重”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年紀較大且在社會上享有很高威望的人。這些人不僅品德高尚,而且在社會中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和聲望。
成語的含義
- 德:指一個人的品德、道德修養。
- 望:指聲望、名望。
“德高望重”可以理解為一個人道德高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崇敬。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社會中所具備的雙重特質:一方面是良好的道德品質,另一方面是廣泛的社會認可和尊重。
適用對象
“德高望重”一般用于形容那些年長且有名望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社會、政治或文化領域做出過顯著貢獻的人。這些人通常被視為道德榜樣,受到社會的廣泛尊重和愛戴。
“德高望重”主要指的是那些年紀較大、品德高尚、在社會上享有盛譽的人。他們的行為和品德對他人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被人們所敬仰和尊重。
德高望重指多大年齡
“德高望重”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品德高尚、聲望很高的人,尤其是年紀較大的人。根據相關資料,德高望重一般指的是年紀在50歲以上的老人,尤其是那些在社會上享有較高威望和道德聲譽的人。
具體來說:
- 50歲以上:這是最常見的界定,通常認為這個年齡段的人經歷豐富,能夠積累較高的社會聲望和道德品質。
- 70歲以上:在一些情況下,70歲以上的人被認為更符合“德高望重”的標準,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通常被視為更有智慧和經驗。
- 80歲以上:對于一些特別受尊敬的長者,80歲以上的人也常常被稱為德高望重,尤其是在傳統文化中,年長者更容易被賦予這種稱號。
“德高望重”不僅僅是一個年齡的標志,更是對一個人道德品質和社會聲望的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