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湯蹈火是什么意思
赴湯蹈火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走向沸水,踩上烈火”,形象地表達了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決心和勇氣。
成語來源
1. 歷史典故:該成語源自《荀子·議兵》和《三國志·魏書·劉表傳》。在《荀子》中提到“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形象地說明了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要勇敢行動的精神。
2. 具體故事:在《三國志》中,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边@句話表達了他愿意為完成使命而不顧生死的決心。
成語的用法
- 比喻意義:赴湯蹈火常用來形容在面對重大挑戰或危險時,表現出無畏的精神和堅定的決心。它強調的是一種勇于承擔責任、不怕犧牲的態度。
- 近義詞:與“赴湯蹈火”相近的成語還有“出生入死”,后者更側重于不顧生命危險的含義,而“赴湯蹈火”則更強調不避艱難險阻。
赴湯蹈火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精神象征,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勇敢無畏,積極進取。
一個為你赴湯蹈火的人
“一個為你赴湯蹈火的人”是指愿意為某人付出一切、冒著極大風險的人。這種表達通常用來形容深厚的愛情或忠誠,強調愿意為愛人或重要的人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面對生命危險。
歌詞背景
這句話出現在鄭伊健的歌曲《一個為你甘去蹈火海的人》中,歌詞中表達了對愛人的深情承諾,強調了愿意為愛人赴湯蹈火的決心。歌詞中提到:
- “我愿意為你赴湯蹈火,把我的愛深深植入你的心?!?/p>
- “一個為你甘去蹈火海的人,必會回來會他熱戀的戀人?!?/p>
這些歌詞傳達了對愛情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了在愛情中愿意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
成語解釋
“赴湯蹈火”這個成語本身的意思是指不畏艱難險阻,奮不顧身,愿意為某個目標或幫助某人而不惜面對巨大的危險和困難。它的字面意思是“走向熱水,踩踏烈火”,比喻勇往直前,不怕艱險。
“一個為你赴湯蹈火的人”不僅僅是對愛情的贊美,也是對那種愿意為愛人付出一切的精神的高度認可。這種情感在許多文化中都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美德,體現了人類對愛的追求和對忠誠的珍視。
赴湯蹈火的解釋
赴湯蹈火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 fù tāng dǎo huǒ。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走向熱水,踩踏火焰”,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表現出的勇氣和決心。
成語來源
赴湯蹈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荀子·議兵》和《三國志·魏書·劉表傳》中。在《荀子》中提到:“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這句話形象地表達了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勇往直前的精神。
成語也與東漢末年的歷史故事有關。著名的士人韓嵩在向劉表請命時曾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這表明他愿意為完成使命而不顧個人安危。
成語釋義
- 基本釋義:赴湯蹈火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決心。
- 用法:這個成語通常用作謂語,表示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常與“不惜”、“敢于”、“勇于”等詞語搭配使用。
- 近義詞:出生入死、奮不顧身。
-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縮不前。
成語示例
在文學作品中,赴湯蹈火常用于描述忠誠和勇敢的行為。例如,明代的施耐庵在《水滸全傳》中提到:“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边@句話強調了人物的英勇和無畏精神。
總之,赴湯蹈火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精神象征,鼓勵人們在面對挑戰時,勇敢無畏,奮發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