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專業的前景堪憂
智能制造專業前景并不堪憂,實際上,智能制造行業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以下是幾個關鍵點來支持這一觀點:
1. 市場規模增長:據《2024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全景圖譜》預測,中國智能制造市場規模在2024至2029年間將持續上升,預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7.6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5.6%。
2. 技術發展趨勢:智能制造行業正朝著數智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企業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數字生態體系。
3.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積極推動智能制造的發展,例如《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旨在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實現工業化,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4. 人才需求增長:智能制造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持續上漲,2022年智能制造產業用人需求同比增長53.8%,顯示出市場對智能制造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5. 就業方向廣泛:智能制造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廣泛,包括機械、汽車、電子、輕工、紡織、醫藥等領域,從事智能產品設計及制造、智能制造產品開發、智能產品管理、系統架構規劃等方面的工作。
6. 教育改革: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正深化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改革,以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要求。
7. 行業趨勢:智能制造行業呈現出五大趨勢:算力顯著增長與應用深化、高度自動化與智能化生產、數據驅動的決策與優化、個性化定制與柔性生產以及互聯與協同。
智能制造專業不僅有著國家政策的支持,而且市場需求強勁,技術發展趨勢明顯,就業前景廣闊。智能制造專業的前景是樂觀的,而不是堪憂的。
智能制造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智能制造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如下:
行業現狀
1. 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中國已經建立了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其中421家被認證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90%以上的示范工廠都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這標志著人工智能在制造領域的廣泛應用與深度整合。
2. 智能制造產值規模: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產值規模破3萬億元,同比增長14.9%,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3.92萬億元。
3. 智能制造裝備市場規模: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市場規模超過2.68萬億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2.97萬億元。
4. 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數: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數為106,同比增長6%,顯示制造業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的成效凸顯。
5. 企業智能化水平:智能制造評估評價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69%的制造企業處于一級及以下水平,達到二級、三級的制造企業分別占比為15%以及7%,四級及以上制造企業占比達9%。
發展趨勢
1. 市場規模增長:預計到2029年,中國智能制造市場規模將突破7.6萬億元,2024-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5.6%。
2. 數智化、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制造企業將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數字生態體系,加快建設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等項目,推動產線及運營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
3. 技術融合:智能制造產品將進一步與信息技術相融合,促使裝備性能提升及智能化水平提高。
4. 政策支持:《“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5. 國際競爭:在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技術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與競爭態勢,中國在市場規模和創新潛力上的優勢,不僅令行業專家矚目,也引發了國際市場的廣泛關注。
智能制造行業在中國正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技術融合與創新不斷推進,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預示著該行業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國內十大人工智能實驗室
以下是國內十大人工智能實驗室:
1.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涵蓋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推動了前沿技術的發展,并培養了大量AI領域的專業人才。
2. 北京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在智能決策系統、深度學習、機器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致力于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3. 阿里巴巴達摩院:致力于大數據、云計算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突破,其AI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電商、物流、金融等多個領域。
4. 百度研究院:專注于自動駕駛、智能、語音識別等技術研發,其自動駕駛平臺“阿波羅”已成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技術。
5.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要研究AI算法的核心技術和創新,包括智能計算、AI芯片和深度學習優化等領域。
6. 騰訊AI Lab:重點關注游戲AI、社交AI、內容AI和工具AI等多個方向,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微信、QQ和騰訊游戲中。
7. 科大訊飛研究院: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教育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其語音識別技術廣泛應用于智能助手、教育等領域。
8. 依圖科技人工智能實驗室:以計算機視覺和人臉識別技術著稱,在醫療影像、公共安全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9. 商湯科技研究院:聚焦于人臉識別、自動駕駛、增強現實等領域,技術廣泛應用于安防、金融、娛樂等行業。
10. 曠視科技(Megvii)研究院:專注于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等領域,尤其在人臉識別技術方面表現卓越,其AI解決方案被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建設。
這些實驗室在推動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